当前位置: 红嘴鸥 >> 红嘴鸥的天敌 >>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昆明昆明风物志,至IN春
铺陈纸笔以浓墨绘制山河
花开十里用淡彩点缀江山
弹拨琴曲轻羽繁花
一幅长卷,畅游古今,览尽昆明风光
让我们跟着徐徐展开的画卷
去看看那些你或熟悉或陌生的昆明风光吧
H5精彩纷呈,
配合本文一起食用,
科普效果更加~~~
这些属于昆明的细节
你看懂了没?
//
滇池、西山与红嘴鸥
01·
滇池、西山与红嘴鸥
画面开始,蔚蓝天空下,碧波荡漾,远处卧着青山,一只海鸥向前方滑翔。
碧波、青山和海鸥分别是昆明的滇池、西山和每年都来昆明的红嘴鸥。
滇池,孕育昆明的母亲湖,也是昆明冬暖夏凉的“空调”。
西山,似睡美人一般仰卧在滇池畔,位于山侧峭壁之上的龙门还藏着众多文人学者的石刻墨宝。
红嘴鸥,当它们第一次来到昆明后,便与昆明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冬天,昆明都会成为海鸥欢聚的城市。
大观楼与孙髯翁
02·
大观楼与孙髯翁
这幢被荷花环绕的楼就是大观楼,这幢楼与楼前扁舟上的孙髯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造于康熙年间的大观楼,可以“大观”滇池,而孙髯翁于乾隆年间将这万里云山的美景,以字长联概括,让这浩渺的滇池风光得以借长联闻名天下。
//
花色娇艳与彝族史诗
03·
花色娇艳与彝族史诗
阿诗玛,石林地区广为流传的彝族史诗,凄美的故事在石林撒尼人中一直口口相传。这美丽的长诗也于年被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林风景区的阿诗玛石簇是对阿诗玛这一美好形象的天然展示。
而石林中除森然黑石之外,最令人称赞的便是秋天乃古石林的格桑花海了,蹁跹的花瓣,摇曳的花朵,远远看去仿佛空气中也蒸腾起粉色的芬芳。
//
古滇三宝金印、干栏、青铜器
04·
古滇三宝:金印、干栏、青铜器
溯古篇章中首先出场的滇王金印、鎏金二人盘舞铜扭饰、牛虎铜案以及古滇的干栏建筑皆是古滇文化的产物。
滇王金印出土于年晋宁县石寨山,让消失了二千多年的古滇国浮出水面。
鎏金二人盘舞铜扭饰,同样于年出土于晋宁县石寨山。牛虎铜案于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发现。这些青铜器的出土为古滇国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
多年后的今天,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在曾经古滇文化繁衍的故土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建筑群——古滇名城,再现了滇池岸边古滇文化的繁盛。
一颗印的建筑物语
05·
一颗印的建筑物语
一颗印是昆明本土文化结合少数民族风格形成的特有建筑。
房屋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而成,由这正方如印的特殊外观,可窥见旧时昆明的建筑风貌。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将一颗印和石林的特点结合,建成了带着一颗印式方正造型的建筑。
文人如林说昆明
06·
文人如林说昆明
这里的四位文人和名句分别是:
■李霆锐:青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招来一瓣馨香。
■凌士逸: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
■陈荣昌:不住翠湖畔,其如良夜何。
■汪曾祺: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名句中吟咏的可吞三分明月的绝妙之地就是翠湖,这些佳句也被书于翠湖的亭台楼阁之上传颂千古。
7、非遗古韵在官渡
07·
7、非遗古韵在官渡
画面中的老街,以官渡古镇和昆明老街为原型。而临街店铺中所示的铺面也确有其店。
位于官渡古镇的云子传习馆、饵块传习馆、斑铜、乌铜走银传习馆、滇剧传习馆等等非遗传习馆在官渡的古韵中花开遍地。
屋脊守护者与城市铜塑
08·
屋脊守护者与城市铜塑
藏在角落里的小小瓦猫,是昆明人屋顶上的“神兽”,传说中它能吸纳四方之财、保佑家宅平安。
而随后的这些刻画旧时昆明人风貌的铜塑,则是位于近日楼附近司马巷的城市铜塑,展示的便是昆明“鸡蛋串着卖”、“卖油郎”以及“补搪瓷”等生活场景。
生活在昆明
城市中每天都有万千变化
朝开繁花暮成华彩
长卷铺展
昆明风物从无到有
一支风物幻化的笔
勾勒出国画般写意的昆明
细腻工笔勾勒出过往
前尘江山画在长卷上
让我们跟着H5
继续欣赏笔墨描绘下的昆明风光吧~~~
点击“阅读原文”,一场昆明风物的盛宴在等着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