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日报」如果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比作鸟类大迁徙的高速公路,北京,就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五星级服务区,而密云水库则是候鸟最喜爱的“自助餐吧”之一。近日,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抵京,在密云水库却见飞不见落。鸟儿们有些“迷惑”,“去年的‘自助餐吧’哪儿去了?”原来,因为雨水丰沛,今年密云水库蓄水量实现历史新高,水位上涨,淹没了不少原本临近水边的滩涂地,鸟儿落脚的地方少了。目前,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正加强密云水库周边监测,积极为候鸟寻觅新的栖息地,为候鸟安全过境做好准备。候鸟迁徙季已到来,野生动物监测志愿者在密云观测到普通秋沙鸭,为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袁森林摄潮河畔,成群的豆雁正在田野间觅食。李国申摄探因鸟儿为何只见飞不见落?库区最大滩涂地被淹没“鸟岛”缩小三分之一密云水库在年初,沿着米高程,全长余公里的金属围网将库区完全封闭,密云水库物防屏障建成,对内实行最严格的一级水源保护区管理政策,严禁游客进入,密云水库成为鸟类的天堂。大鸨、白枕鹤、黑脸琵鹭、小鸦鹃、沙丘鹤、鹮嘴鹬……出现在密云水库的珍稀鸟儿越来越多。调查发现,目前密云共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种,其中鸟类达到种。今年,鸟儿只见飞不见落。记者跟随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调查队进入库区探究原因,原来是因为今年雨水太多。因水库水位上涨,库区内多条道路都成了“断头路”。白河大坝迎水坡上,有一座刻着“历史最高水位线”的黑色石碑,这里标识的是27年前密云水库创下的.98米最高水位。如今,石碑底座已被水浸润,今年密云水库最高水位线超过米。水位增高,蓄水量增加,不少鸟儿的栖息地被水淹没。水库内湖中,有一座“鸟岛”,因植被茂盛,众多候鸟选择此地“落脚”。尤其是春季,上万只候鸟安家繁衍,每棵树上都有鸟巢。而今年,“鸟岛”缩小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经过前期一年多的观测,调查队去年还在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选取了亩的近水滩涂地开展割灌行动,便于大型涉禽起飞和落地,并向其中抛撒斤玉米,补充食源。去年迁徙季,这片浅滩迎来了大批鸟儿,首次观测到多只白枕鹤种群,刷新北京地区近几年的观测纪录,灰鹤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这片滩涂地现在完全淹没了。”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调查队队长张德怀跟队员们都有些忧虑。据他介绍,候鸟大体分为六个生态类型,大雁、绿头鸭、天鹅等属于游禽,水面捕食,密林歇息;黑鹳、鹤类、鹮嘴鹬等属于涉禽,需要在沼泽、浅滩附近栖息,吃蚯蚓、蠕虫、蛤蜊、虾等小型生物,它们需要水,但水又不超过腿;斑鸠、鸽子、野鸡等属于陆禽,一般生活在树林里;啄木鸟、杜鹃、雨燕等属于攀禽,依靠树木栖息;麻雀、伯劳、黄莺等属于鸣禽,体型小,叫声清脆,大部分也是树栖生活;鹰、隼、雕等属于猛禽,这类鸟不太受地形限制,常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或悬崖安家。“滩涂地的减少,对涉禽类影响最大,同时库滨带以及库中岛的林地面积骤缩,也会不同程度地对其他几种类型鸟儿产生影响。”张德怀说。红嘴鸥。袁森林摄探查如何破解鸟儿难“落脚”?寻找新的落脚点迫在眉睫潮河部分河段最有希望张德怀说,密云水库是候鸟迁徙路线上很重要的一处补给站,放眼整条路线,可承载如此大量种群的自然栖息地不算多。如果不能及时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鸟群很可能会越过密云水库,继续飞行,如果遇上极端天气,鸟儿容易因体力不支而受伤。因此,为候鸟营造新的栖息环境迫在眉睫。连日来,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穿行田野林地,为鸟儿寻找新的“驿站”。“动物对环境很敏感,它们会自己挑选栖息地。贸然人工干预,有可能起到反效果。眼下,加强监测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张德怀带着队员们探查主要河流周边,评估较为适宜候鸟歇息的栖息地。“至少需要满足有水、有滩涂、有树林、有农田。”张德怀解释,去年观测到的赤麻鸭种群,足有七八百只,候鸟总数量过万,普通的小河小林不够鸟儿歇脚。此外,水面还要够宽阔,才能有足量生物供鸟儿捕食;林子也得足够茂密,才能满足鸟儿栖息的需求;收割后的农田里散落的玉米等杂粮,可以作为鸟儿的补充口粮。寻寻觅觅,考虑诸多因素,观测人员预测,水量丰沛的潮河附近可以满足大批候鸟过境的承载需求,有可能会成为候鸟新的栖息地。这几天,候鸟的先头部队已经陆续到达。记者跟随调查队前往潮河附近,站在山坡开阔地带,借助望远镜可以看到,田地里足有上百只豆雁,它们分散开来,或是梳理羽毛,或是在寻找散落在枯叶间的玉米粒。“豆雁属于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般集群活动,常规来讲,它们会由北向南迁徙,途经密云水库。不过,近些年观测到部分豆雁会选择停留在密云过冬。”张德怀说。根据往年经验推断,候鸟的迁徙大部队一般在11月初抵达密云水库,停留一个月左右,补充食物,恢复体力,再飞往南方过冬。目前,密云各镇林业工作人员、村级护林员、网格员、观测志愿者等基层巡护力量已做好准备,为候鸟护航。“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日常监测,通过观测数据确定重要物种栖息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好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张德怀说。潮河畔,成群的豆雁正在田野间觅食。李国申摄探寻受伤落单的鸟儿怎么救助?加强野生动物救助专业力量随时救助离队候鸟“以前,没有野生动物救助站,我们接到动物后,会第一时间通知位于顺义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待救护中心来人接之前,就先养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张德怀说,但顺义距离密云路途较远,尤其是救助任务繁忙时,救护中心人员往往第二天才能赶到,如果动物受伤严重,可能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年3月,密云区首个野生动物救助站在不老屯镇林业站投用,可以及时救助野生动物。救助站内,4个救助笼内按照不同动物的习性分别设置了栖木、水池子等,西侧联排房屋是救助室,配备了诊疗设备,可以进行简单包扎。现在,出现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很多人见到野生动物往往觉得是“迷路”或者“受伤”,捕捉后就近送到派出所,再由园林部门接走安置。“其实不是每只受伤的动物都需要救护。”救助站负责人表示,对待它们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干扰其正常生活。多数轻伤的动物都可以自愈,硬抓可能会使它们在挣扎、逃跑的过程中受伤,反而有害无利。在救护站,工作人员也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食物让野生动物自愈为主,其他的治疗手段为辅。“需要救助的动物大多是因为饥饿和体弱造成的,适当喂以食物就能恢复。”救助站工作人员解释,救助野生动物并非动不动就给动物做手术,主要还是做些临床补液、简单包扎、配药等治疗,然后放到隔离观察区观察一段时间,看它的行动、采食,如果没有异常,就可以进入笼舍区饲养,等康复后放归野外。“真要做手术,那它也很难再回归野外了。”工作人员说。今年,密云城区新添了一家野生动物救助站,这是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与具医院合作开展的项目。“有专门的存放空间,有严格的消毒措施,也有专业的兽医,具备了应急救治条件。”这一专业力量的加入,与不老屯救助站形成一南一北的救助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密云区野生动物救护力量,就近为候鸟及其它野生动物提供保障。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密云全区已累计救助野生动物87只,其中鸟类居多,兽类数量增长明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