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嘴鸥 >> 红嘴鸥的习性 >> 纪念红嘴鸥到春城34年昆明记文图
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在年隆冬飞临昆明,从此它们年年冬天都从遥远的故乡飞到昆明来做客,如今已经34年,谨以写于几年前的这首旧作纪念之。
——
海鸥来昆三十载,边邑春城福运长。
精灵蓝天舞翩跹,白羽红嘴送吉祥。
东陆有情迎远客,花木含笑酿春光。
人鸥和谐彩云美,翠湖春晓风含香。
名城有幸伴远客,天籁之音谱华章。
祈愿人鸟永结好,结缘天地共飞翔。
——
年3月19日
年9月18日改
——
人鸥和谐百态图(拍于年)据研究鸟类的王紫江教授介绍,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食宿不在一处。它们早上8:00后飞往城区觅食,晚上5:00-6:00点钟又飞回滇池栖息,许多人就以为这是它们的习性。但在贝加尔湖,红嘴鸥的吃、喝、拉、撒、睡全都在一处,其实这才正常。考察队员一致认为,在昆明的红嘴鸥食宿分开,实在是迫不得以的举措。晚上为不受打扰,再到人迹罕至的滇池深处养精蓄锐。
舞姿翩翩憨态可掬人鸥嬉戏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新华网昆明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华夏人文地理》(原名《山茶.人文地理》曾刊载过《海鸥老人》一文。
吴庆恒老人生前在喂海鸥(图采自网络)
雕塑《海鸥老人》
红嘴鸥仿佛还记得这位老朋友,他们似乎还在对话呢。
延伸阅读
昆明西山龙门感怀(昆明记)(文、图、曲)
夕阳滇池吟(昆明记)(文、图、曲)
咏昆明金马碧鸡(诗、图、区)
莲花池畔凭吊陈圆圆、李广田(诗、图、曲)
拜谒聂耳故居(昆明记)(文、图、曲)
昆明西山龙门感怀(昆明记)(文、图、曲)
故乡吟三首(文、图、曲)
静静的文海
玉龙雪山第一村
歌咏泸沽湖(诗、图)
放歌泸沽湖(文、图、歌)
剑川石宝山歌会有感(诗、图)
康巴艺术节看华装盛服(《西行茶马古道》选载)
来到滇越铁路人字桥——《滇越铁路行与思》(节选)
走进云南边城屏边(文、图)
乐于为人引路的古城老人(丽江古城忆旧)
喜欢音乐的古城少年(丽江古城忆旧)
走进碧色寨——《滇越铁路行与思》片段之二
咏虎跳峡(诗、图)
《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编撰札记(文、图)
碧塔海与木增(《忠臣雅士—木增》节选,文、图、曲)
咏茶花(诗、图、曲)丽江元宵节观灯(诗、图、曲)
游普者黑二首(文山行之一)
到“桃花源”坝美——文山行之二(文、图、曲)
在广南坝美看小孩戏水(文山行之五,文、图、曲)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