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

雪线通讯第期中华秋沙鸭时

发布时间:2022/5/6 10:05:52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815/4679454.html

《雪线》SNOWLINE通讯

年3月下,总第期

《雪线》通讯是雪联的半月度通讯。SNOWLINEisanofficialnewsletterofSnowAlliance

中华秋沙鸭

图片来源:西海都市报

雪物种新闻

时隔三十多年中华秋沙鸭再游青海

来源:西海都市报-03-22

被称为“鸟中活化石”的中华秋沙鸭现身西宁湟水国家森林公园。这是时隔三十多年,青海再次记录到中华秋沙鸭,填补了该鸟种在青海影像记录的空白。

  

今年1月下旬,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联合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北川河片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1只疑似中华秋沙鸭的雌鸟。3月中旬,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工作人员再次前往调查区域对该鸟种调查,发现普通秋沙鸭群中混居着一只外形略有不同的秋沙鸭,经省内外专家对视频、照片鉴定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确定该鸟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这也是自《青海动物经济志》有记录以来,时隔三十多年再次记录到该鸟种。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中华秋沙鸭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对周边环境极其敏感,是典型的河流生态指示物种,此次在青海湟水流域被发现,说明这一流域生态环境良好,食物来源丰富,干扰因素少,适合其停歇栖息。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作用,持续开展以鸟类调查监测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通过对全省重要区域鸟类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栖息地环境的调查监测,初步掌握了我省鸟类基本现状,且近年来连续记录到细嘴鸥、小黑背银鸥、北极鸥等一些省内鸟种新记录,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上万只灰鹤在都兰集群停歇

来源:西海都市报-03-24

春分已过,莺飞草长,我省迎来了春季候鸟迁飞的高峰期。近日,上万只灰鹤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地区集群停歇,补给食物。

  

青海是灰鹤南北迁飞的重要通道,在我省属旅鸟,每年春季都会有数量可观的灰鹤迁飞种群途经青海,特别是海西一带,是灰鹤重要集群停歇地之一。在鹤类繁殖季节,也会有一定数量的灰鹤与其近亲——黑颈鹤混群活动。为更好地掌握灰鹤迁徙情况,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通过连续3年的实地调查监测,发现每年灰鹤的迁徙时间、路线及种群数量相对比较稳定。

  

灰鹤为大型涉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全球分布的15种鹤类中体形中等,体羽以灰色为主,头顶前、后部黑色,中心红色,两颊至颈侧为灰白色,具有短剑般的喙,颈长、腿长。其主要在陆地和近水湿地中以探寻或捡拾方式觅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灰鹤迁飞时,通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姿态优雅,振翅节奏较慢而有力,善滑翔。灰鹤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全球灰鹤种群数量在50万只左右。

  

北京林业大学鹤类研究专家郭玉民教授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因近年来持续而稳定的农业生产,全球灰鹤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群体里幼鸟的比例也比其他鹤类相对较高。

  

近年来,我省在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同时,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力度,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分布不断增加、扩大,已成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亮丽名片。

两百多只鹅喉羚集聚乌兰境内

来源:西海都市报-03-31

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呼德格劳牧场苜蓿草种植基地内,两百多只鹅喉羚集聚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

  

鹅喉羚俗称羚羊,体型似黄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的动物,栖息于海拔米至米的高原开阔地,耐寒性强,以冰草、野葱等草类为食。年鹅喉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由于乌兰县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年11月中旬曾在乌兰县都兰湖湿地发现8只鹅喉羚活动踪迹,此次在乌兰县发现的鹅喉羚种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尚属首次。

雪域新闻

青海湖比去年提前12天开湖

来源:西海都市报-03-22

3月19日青海湖开湖

  

到青海湖一睹开湖奇观,是见证高原春季到来必不可少的仪式。初春,当冰封一季的湖面慢慢解封,青海湖湖畔和二郎剑景区开始热闹起来,大湖冰消和水鸟翔集的场景,吸引了许多省内外的自驾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3月18日,西海都市报《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组从西宁驱车出发,到青海湖湖畔一探究竟,通过直播镜头与网友们一起静待开湖,邂逅湛蓝,并邀请广大网友通过西海都市报客户端分享青海湖湖冰融化过程。

  

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生态气象服务中心了解到,根据青海湖解冻遥感监测,3月14日,青海湖开始出现解冻迹象,鸟岛、铁布卡湾、黑马河附近湖体出现小范围解冻和冰裂。

  

3月19日,青海湖已解冻水体面积为.5平方公里,超过湖体总面积的10%,青海湖开湖。与去年相比,开湖日期提前12天。与近十年平均日期相比,开湖日期推迟4天。

  

对于青海湖开湖的气象标准,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生态气象服务中心专家介绍,年10月,我省实施《高原湖泊湖冰物候遥感监测技术》地方标准,规定湖泊表面连续5日有液态水域且面积大于等于湖泊总面积的10%,以该5日的首日为湖泊开始融化日,也就是所谓的开湖日。

  

3月下旬青海湖将完全解冻

  

每年,青海湖的开湖方式备受市民和网友的   

无论是“文开”还是“武开”,都与青海湖流域的温度和风速密切相关。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3月1日至15日,全省平均气温为0.3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3.3摄氏度,平均气温为年以来同期最高。

  

3月以来,青海湖流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地表温度均显著上升,极大风速也有所增大,自3月14日青海湖出现解冻迹象以来,快速升温和风速加大,促使湖冰快速解冻。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生态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专家分析,后期,青海湖流域有6级至7级偏西风,风速仍较大,加上青海湖流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的不断上升,利于湖冰加速消融,预计3月下旬,青海湖将完全解冻。

  

水鸟陆续飞抵青海湖

  

在不少人看来,能目睹或拍摄到青海湖的开湖奇观可遇而不可求。但初春的青海湖,万鸟翔集的场景同样震撼。

  

青海湖位于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两条国际候鸟迁徙的交会点,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和迁徙停歇地。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或超过世界种群分布1%的水鸟有13种,青海湖水鸟总量年均保持在40余万只。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青海湖为南来北往的鸟儿提供栖息地的同时,也丰富了鸟类的食物来源。

  

春季的青海湖,成群结队的鸟儿翱翔于蓝天。青海湖常见的夏候鸟鸬鹚在鸬鹚岛筑巢,迁徙候鸟斑头雁、棕头鸥、渔鸥、凤头鸊鷉等水鸟在环湖周边的浅水湿地和淡水湖泊中补充能量。

雪极新闻

“相当惊人”!南极、北极,极端高温!

来源:澎湃新闻-03-26

多名气象学家近日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超出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三四十摄氏度。

正常情况下,南极洲现阶段气温会随着南半球由夏季转入秋季而逐渐下降。但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本月18日记录到创纪录高温。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气象局气象学家艾蒂安·卡皮基安在社交媒体说,法国、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18日测得气温为零下11.5摄氏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40摄氏度。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极地气象学家若纳唐·维勒在社交媒体说,康科迪亚考察站测得的温度比以往最高气温纪录高1.5摄氏度,“本不应该出现”这种高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学家马修·拉扎拉观测到东南极洲冰穹C-ii地区的18日气温达零下10摄氏度,而往年同期平均气温为零下43摄氏度。拉扎拉说:“这个温度应该出现在1月,而非3月。那里1月是夏季。太夸张了。”

美联社援引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科学家沃尔特·迈耶的话报道,北极部分地区3月中旬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约30摄氏度,有的地区气温甚至逼近或达到冰点,这极为罕见。

迈耶说,南北两极眼下季节相反,但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绝对不寻常”,“相当惊人”。

拉扎拉和迈耶均认为,南极洲目前出现的高温天气也可能只是偶然。不过,一旦类似情况再次或反复发生,就可能令人担忧。

美国缅因大学研究人员说,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建立的天气模型,与年至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南极大陆本月18日气温整体高出约4.8摄氏度,北极地区整体高出3.3摄氏度,而全球整体高出0.6摄氏度。

全球范围内,年至年平均气温比20世纪平均水平高约0.3摄氏度。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南极洲海冰面积2月下旬减少至约万平方千米,是年有相关记录以来首次跌破万平方千米关口。另外,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二至三倍,大西洋上空的温暖空气正从格陵兰岛沿岸向北移动。

与雪相关,与我相联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