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

云南昆明翠湖公园云南昆明文旅行之意外惊喜

发布时间:2025/2/23 14:15:04   

原创七言绝句《云南昆明翠湖公园》

碧水一泓堤岸蓬,亭台楼阁柳青风。

楹联濡染春城色,文脉延绵史迹融。

(平水上平声一东韵)文/小岩

参观游览完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博物馆后,意外发现在其对面竟然是翠湖公园,于是顺便也观光游览了一番,算是昆明文旅游计划外的一个惊喜。

翠湖公园的西门为古色古香的石坊,橘色的琉璃瓦飞檐下书有金色大字“翠湖”,楹联为:“十里春风青豆角,一湾秋水白茭牙”,此联为滇南名士、自号困叟的光绪翰林陈荣昌所撰。

被誉为镶嵌于昆明城中“绿宝石”的翠湖公园在元代之前是滇池的一个湖湾,后因滇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当年这里多稻田、菜园,被称为“菜海子”。

明洪武十四年,开国功臣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后,奉命镇守云南。沐英效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便在翠湖西岸种柳树,牧马;士兵们会在河里给马洗澡、梳理毛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柳营洗马”景象。

清初蕃王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为“洪化府”,后又改名为“承华浦”。

清康熙年间(年),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在湖心岛建碧漪亭、湖北岸竖来爽楼、湖西处建海心亭。

清道光年间(年),云贵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南北横堤“阮堤”。民国时期(年)云南督军唐继尧修筑东西堤“唐堤”。至此,两道长堤相互绵亘,将翠湖分成五个区域(湖心景区和四个方位景区),堤岸遍植柳树,湖内种荷花。

民国初年辟为公园,因垂柳和碧水构成主要特色的缘故,正式命名为“翠湖”,并以“翠堤春晓”闻名。

从翠湖公园的西门进入,很快就来到海心亭了。海心亭为四方重飞檐建筑,雕梁画栋,自康熙年间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谈古论今。迎面欣赏到的楹联为:“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堤绿柳任风梳。”

一边品味着楹联,一边感受着风景,来到了“荷静风恬”之处。只见黑色匾额左侧书有绿色小字“周钟岳”,是为“荷静风恬”的作者。

周钟岳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功勋卓著,但最令世人称颂的是其书法。其书法被世人评为“笔力雄浑、骨力深稳”,其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南京的“总统府”和云南的“石林”。没想到,在翠湖公园也有其作品,惊喜之余好好欣赏一番。

此处的楹联为:“城市别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读联知道附近有禅院了。

翠湖公园中亭台楼榭最集中之处是湖心岛景区,这里琉璃碧瓦,朱柱飞檐,亭台参差,回廊蜿蜒,令人目不暇接。

观鱼楼处的外楹联为:“翠竹不沾花外雨;红鱼划破水中天”。内楹联为:“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此副楹联曾多次入选“全国风景名联”,其上联出处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下联出处为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联为当时的县令黄奎光撰联并书。

观鱼楼前的晚香亭子处的楹联为:“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

在翠湖公园观光游览的感受就是,楹联的经典文字已经高度凝练了翠湖公园之美,在用其它的词语来描绘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了。

此时又想起海心亭侧面的一副楹联,“泰斗书香濡染清波翠;群星辞彩流连慧鸟鸣”,写得真好,感同身受。只有这“慧鸟”,小编猜测指的是每年11月到3月从遥远的北方飞到翠湖过冬的红嘴鸥吧?

翠湖周边坐落着许多人文景观:翠湖西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东岸为云南起义纪念馆,北岸为云南大学,南岸为云南省科学技术馆,西北岸为闻一多先生红烛文学艺术走廊……

一泓碧水,见证了云南昆明的历史,延续着昆明历史文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5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