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世界,纪录人生。我们是「旅读人」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昆明校场路的蓝花楹如果城市可以拟人,昆明应该是个随和憨直、随时笑出一口白牙的大孩子。试想你出身在一个物产茂盛、丰衣足食的大户人家。不愁生计,环境又好,每天慢悠悠的品茶赏花,人生还有什么好发愁的呢?“这地方,真惬意!滇池和睡美人国人喜山水。山和水,一座城能拥有其中一个便是福气。而昆明,山清水秀什么都有。来昆明,总要去看看滇池。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将这座海拔米以上的城市滋润成泽国水乡。在滇池边的椅子上坐下,看着湖水波光粼粼,吹着“海风”习习。感叹“五百里滇池,喜茫茫空阔无边”。滇池全景难怪老舍当年也说:“滇池一望无际,湖的气魄,比西湖和颐和园的昆明池都大得多了,在湖边坐了一会看水,天上白云,远处青山,眼前是一湖秋水,使人连诗也懒得作了。”滇池西畔有西山,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滇池和城池,山上有古老的龙门石窟,还有一座聂耳的碑,值得一去。滇池夕阳晚霞有趣的是西山近看雄伟险峻,但远看却像是卧在滇池旁的睡美人。后人不断联想,引发出不少绮丽传说:“相传滇池边的一对情侣十分相爱,男人为了表达爱意,乘船为女子摘采海菜花,葬身湖底,女子殉情,化身为山。这便是睡美人山。近看有些不像,但天气好的时候,在市区向西远远望去,依稀能分辨出当年的美人模样。西山睡美人随遇而安的红嘴鸥现在人提到滇池,总会想到海鸥。但其实它们是红嘴鸥,和我们传统认知里在海浪和船尾徘徊的“海鸥”不是一个物种。甚至这些出现在昆明的红嘴鸥,绝大可能都没见过海。这种红嘴鸥是北半球广泛分布的候鸟,在俄罗斯和新疆繁衍后代。到了10月陆续返回昆明。但是这些红嘴鸥出现在昆明,是源自年的一场意外。当年的那批红嘴鸥按照计划飞往东南沿海地区。但当时气候反常,并持续了很长时间,而附近的云南区域晴空万里、气候舒适。于是一小部分红嘴鸥飞抵西南的滇池。就这样,滇池的红嘴鸥“乐不思粤”就留了下来,后来越来越多的红嘴鸥选择这里作为南迁的目的地休养生息。但一直限制在滇池水域。直到滇池受到污染,鱼虾锐减,又是一小部分红嘴鸥沿盘龙江进入昆明市区里谋食。善良的昆明人快速接受了这群“外来物种”,不仅没有驱赶,还主动喂食,于是很快就有大量的红嘴鸥在昆明市区内生存。现在已经成为昆明冬天的一道景观。红嘴鸥凭借本能选择了最适宜生活的城市“定居”。给这座春城的冬日带来勃勃生机,人和鸟的互动融化了城市与自然的边界。这些红嘴鸥3月到4月就会陆续离开昆明。但昆明人并不介意:哪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它们还会回来的。更重要的是,4月起,菌子就要出来了。让人不淡定的菌子菌子是种神奇的存在,它能让对一切都从容以对的昆明人疯狂。每年都有不少吃毒菌子吃到眼前冒出小人,住院打点滴、甚至闹笑话上微博热搜的。但是来年依然要吃,不但要吃,还要抢先吃,错过了就来不及了。这里有多种可食用野生菌,每年一到雨季,人们就进入了吃菌子的狂欢节。在当地人的眼里,野生的才是菌子。养殖的菌子当地人都懒得看一眼。野生松茸他们要吃的是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牛肝菌......松茸和松露名声在外,他们清晨迎着露珠被采摘,日出后坐上去日本的飞机,夜晚出现在银座酒店高档的盘子上,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种菌子被送出国换外汇了,于是本地人更爱追逐另外几种外地不常见的菌子。鸡枞菌状如细伞,常于白蚁共生。当地人挖到鸡纵菌立刻支起油锅,将鸡纵撕成细条,放到油锅里炸,炸至金黄捞出吃掉,那味道清甜的一吃难忘。炸过鸡纵的油用来炒菜也是一绝。超市里的售价不菲。鸡纵可遇不可求,一旦发现就要把这鲜味好好保留。野生火把油鸡枞干巴菌带着松树特有的清香,束状的菌肉很有嚼劲,当地人管牛肉叫“干巴“因此得名,这种菌子异香柔韧。越是名贵的菌子,做法越是简单,炒干巴菌只要放辣椒和盐就够了,炒出的菌子越嚼越香。牛肝菌种类很多口感肥美,传说中的“见手青”也是牛肝菌的一种,它有一种神经毒素有点像致幻剂,鲜美又危险。伞盖下面手一碰就发青因此得名。别摸,摸完要洗手。要彻底煮熟才能吃,不然就会进小人国冒险。上热搜是小,进医院是大。野生菌火锅到10月雨季一过,菌子也就下市了,市场里也只有晒干的菌子可卖。但是昆明人依旧不介意,还记得吗?10月到了,红嘴鸥就要回昆明了......阅读我的更多文章:突然,就走到了敦煌远古的猜想:西安半坡博物馆猫主子带你逛鼓浪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