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嘴鸥 >> 红嘴鸥的形状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你是上海自然几级学者
一座城市,
并非只有高楼林立、人影攒动、忙忙碌碌,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自然奥秘。如果只有Emoji和关键词,你能猜出几个?一起踏上非常之旅吧!
「“上海滩”——世界级河口湿地」
上海滩,长江携带着中上游肥沃的泥沙,在与海潮恒久的较量中,历经沧海桑田,完成了长江入海口的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转变。在千百年来激荡中,逐渐形成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九段沙等江口沙岛、沙洲及众多浅滩、暗沙,类型丰富的湿地为种类繁多的鸟类提供了优良的觅食、活动和繁殖的场所,成为种鸟类、44种兽类、5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们的家园。
从高空俯瞰,无论是颜色鲜润、水草丰茂的植被群落,亦或是被潮汐勾勒出的滩涂轮廓,你便可以理解每一只迁徙的候鸟为何择此而栖了。
上海沿海滩涂、崇明岛东部滩涂
「“鸟类天堂”——崇明东滩」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鸟类庇护所之一,处于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横跨22个国家、最为“拥挤”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中段,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崇明东滩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这里潮沟密布,是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生物洄游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两季,都有上百万只鸟儿来此驻足停留,其中以鸻鹬类的数量最为庞大,颇具代表性的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也能在此一露真容。可爱的小天鹅每年相约到此躲避北方漫长的冬季,更有一批白头鹤被崇明天然环境所吸引,独辟蹊径,年年来此越冬。
冬去春来,白鹤苍鹭翻飞,野鸭天鹅游弋,大片芦荡随风舞动。这些飞越山海的迁徙者,每个春秋都在传递“生命的密码”。而要说更懂时节与自然的信使,或许归去有时的候鸟比任何人更知情。
候鸟迁飞
「观鸟守则——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保持适当距离,不要擅自投喂。衣着朴素,拒绝花枝招展。轻语轻步,默默欣赏。无人机X、丢弃垃圾X。
黑脸琵鹭(左),青脚鹬、白鹭(右)
「长江鱼道」
洄游,是鱼类生命历程中的一次壮举。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历经艰难险阻,只为生存和繁衍。上海的长江口,作为鱼类江海洄游的起点和终点,堪称我国最为高效优质的鱼类产卵育幼场之一。咸淡水混合,冷热水交替,生态环境多样,季节变化明显,为洄游鱼类提供适宜的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成为刀鲚、中华鲟、白暨豚、蓝鲸等珍稀鱼类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的重要生命通道。
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长兴岛
「“水中大熊猫”——中华鲟」
长江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重要生境,是它们唯一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和重要的“产后护理场所”。这里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中华鲟最早出现在一亿四千万年之前,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江里出生、海里长大,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鱼如其名,见证中华灿烂历史长河,坚定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流经百川,洄游万里。全程消耗近两年,期间,耐劳的中华鲟滴食不进,全靠自身维系体力,从不迷失方向。
中华鲟放归长江
「“上海最后一块净土”——金山三岛」
金山三岛位于杭州湾口北部,包括大金山岛、小金山岛、浮山岛及邻近海域。古时原本为陆,同属一山,由于海岸坍陷后退,宋代沦入海中,形成三个岛屿,扼杭州湾之咽喉,历来为海防要地。
上图:大金山岛下图:小金山岛(左)、浮山岛(右)
金山三岛是上海仅有的岩石海岸湿地,是上海保存最好的次生林之一,也是上海本土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大金山岛共有植物种,其中60种为陆地濒临绝迹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上海乡土植物“基因库”。岛上的樟、普陀樟均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蓝尾石龙子是难得一见的爬行动物,当然还有多只猕猴给岛上动植物带来了生存“难题”。
大金山岛
长期以来,金山三岛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就让我们静静地隔海瞭望这座海上秘境,感受它蓬勃的生命力。
金山三岛
「“蓝色珠链”——环淀山湖湖荡群」
一方水源孕育一方扩土,以淀山湖为核心的淀泖湖荡群是典型的江南湖泊湿地。蒹葭苍苍,烟波浩渺。古人以桑基圩田范式为典型的治水智慧,营造出错落有致的丰产粮田和富庶、盎然的田园村落,人地关系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相互磨合,培育了江南独具魅力的“鱼米之乡”文化,诠释着“与水共生”的人居典范。
而如今,波光粼粼的湖荡一面滋养着江南水土,一面净化着城市的车马喧嚣,描绘着城市的生机与灵动。
淀山湖彩虹桥
岸汀凫渚,鱼入川泽。河湖湿地以大片开阔水面吸引着雁鸭和鸥群。每年夏季,成群的牛背鹭、白鹭、夜鹭总会结伴在湖边的树林,繁育下一代。“凌波仙子”水雉则在湖内芡实、菱角密集的僻静处哺育下一代。冬季的湖泊也绝不冷清,红嘴鸥、斑嘴鸭等鸟儿一直待到来年3月,才不舍地离去。
牛背鹭
「“云间九峰”——佘山」
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已成陆。刀耕火种、守猎捕鱼,孕育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随着数万年的地质变化、大海冲积,佘山一带成为长江三角洲最古老的地质标志。西望沧茫浴远天,芙蓉九点秀娟娟。十余座小山,逶迤二十七里,先人们将其称为“松郡九峰”。远远望去,山峰连线,犹如绿龙。虽说不上雄伟、壮观,却不失灵巧、秀丽。古泖地带素绕百里,万顷碧波,群山蜿蜒,湖光岚影。山为骨,水为肤,自然合成。
佘山鸟瞰
作为上海陆域地区唯一的山丘地带,保有较完整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上海种子植物区系中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孕育了华亭鹤、四鳃鲈、云间鹿。林间黄鹂的妙音时远时近,寿带的飞姿飘逸如仙,翠青蛇、赤链华游蛇、竹鸡、黄腹山雀等松江独有的野生动物,共享着这片山林秘境。
佘山
「上海土著,“貉”以为家」
貉,上海本土野生动物,国家“三有”类保护动物,“黑眼圈”酷似浣熊。新冠疫情以来,进城的貉数量猛增,松江成为貉最常出没的生活大本营。在野生动物眼中,并没有城市和野外的差别,有的只是食物、水源、隐蔽的空间和天敌的数量。貉在自然界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物种,是在食肉动物夹缝中生存的机会主义食肉兽。由于生活习性具备高度适应性,聪明的貉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食性,在城市中寻找到了栖息空间。
貉
野生动物和城市如何共存?这是城市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碰撞所面临的挑战。
学会对貉“视而不见”:不害怕貉,不投喂貉,不接触貉,不伤害貉。
「“翡翠项链”——外环绿带」
经过近三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条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的绿色项链深植于城市与郊野之间,以柔性缓冲的姿态滋养着钢筋水泥城市。98公里长,62平方公里总面积,米宽,犹如一根绿色长藤串起一个个城市绿肺。以上海陆域总面积的百分之一,为高密度的中心城构筑了一道天然屏障。这条生命走廊,将城市分散的生态岛屿串联起来,实现动物的短距离扩散。猛禽在上空翱翔狩猎,獐、刺猬、华南兔已重新回归森林之中,家燕和戴胜巧妙地与人类同在一个屋檐下,林灌鸟、水鸟、草原平原鸟、滩涂鸟第一时间从这里飞翔而去。
小松鼠
如今的外环绿带羽翼渐丰,曾经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黄楼村的水乡湿地、滨江森林公园的江河入海、顾村公园的落英缤纷,生生绿色植入市民的生活之中,打开绿带、还绿于民是外环绿带发展的必然之势。
顾村公园、滨江森林公园
未来,环城生态公园带,一个“会呼吸,有生命,见山水、拾野趣,令人向往”的都市谧谷与生命走廊。人们在森林中畅快奔跑与骑行,在自然中疗愈身心、恢复元气,小动物们也在城市为自己找到一处容身之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栖居”。
「“城市后花园”——郊野公园」
从稻花丰田到奇迹花园,从湖滩岛屿到水上森林,来一场怡然自得的城市郊野微旅行。上海郊野公园,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理念,尊重农田、河湖、林地、苗圃、鱼塘的原生景观价值,突出郊野闲趣,形成农林草湿相交融的自然景观风貌,塑造了青西江南梦、松南云间渡、长兴净之洲等一个个原生态的郊野后花园。
青西郊野公园“水凤凰”水雉、嘉北郊野公园
少人工,多保育。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首要目标,满足都市人回归田园水乡、追寻江南记忆的梦想。在原生态的郊野疗法中领略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江南风光,聆听蛙声一片的乡野情趣,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舒心,呼吸空气中满是青泥和花香的味道。移步换景,处处倾心。露营、戏水、采橘、观鸟、插秧、夜游。在生动有趣的自然环境中,了解自然、敬畏自然。
「“城市项链”——一江一河」
悠悠水脉、繁衍生息,逐水而居、因水而兴。河流催生着城市的兴起与繁荣,上演着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演替。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以其大胆新颖的科学调水和一体治水方案,实现了“以浦代淞”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如今上海地理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上的重大创新之举。岁月流淌中,黄浦江与吴淞江延绵流淌,承载着千年之厚重、财富之流转、文化之东输,提供“魔都”源源不断的“魔力”。如今,回归的江河,让城市充满温情。漫步其中,感受江岸之宽阔、溪谷之幽深,或凌空跨越,或曲折穿行。千余只西伯利亚银鸥,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为冬日外滩增添了无限生机。多样的感受,将审美启智与生态教育贯行于潜移默化之中,体味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与生命之美。
黄浦江、苏州河
「“滩的回归”——后滩湿地公园」
后滩,黄浦江水流冲积而成的滩涂。
在后滩湿地公园,林地、滩地、浅水区湿地、深水区湿地塑造了独特的“野趣之美”。河水清澈见底,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构成了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在摇曳的植物丛中,游鱼穿梭,鱼、虾、蟹、贝,青蛙、昆虫、飞鸟、鸣禽,构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物链。低维护和高效能的自然解决方案,实现了“滩的回归”。
后滩湿地公园
观察草木生长、感受万物生息渐渐成了城市人的某种默契。社交平台上的海量美图会定期提醒你,春天赏樱,夏季蝉鸣,秋日迁飞,冬日踏雪。
而上海的自然密码就蕴藏在这陆海潮汐、河海交汇、湖波荡漾、碧空翱翔之间,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柔软与善意。
参考文献:[1]庄少勤,张玉鑫,夏丽萍等.《上海郊野公园规划探索和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2]华东师范大学.《大金山岛植被与植物调查报告》,[3]三联生活周刊.《动物进城,你准备好了么?》,[4]上海环境.《COP15上海云展馆》,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供稿:规划一所王彬规划三所侯晓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