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嘴鸥 >> 红嘴鸥的形状 >> 大视野72小时,我们拍的不是别人,是你
你看过日本最治愈纪录片《纪实72小时》吗?
每次深入日本一个普通场所驻地拍摄
便利店、加油站、咖啡馆……
将镜头对准来往中行行色色的平凡人
细腻的观察,真诚的对话
深刻的描写,韵味的旁白
一不留神酸了鼻,一不小心红了眼
因为,
你看到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如今,中国版本的《纪实72小时》来啦~
今天,我们先带你看看昆明版本的72小时哦~
72个小时,并对途经此地的人们进行观察和采访,
让被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希望用温暖细腻的视角展示
中国当下芸芸众生的真实生活,
给快节奏的社会注入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
来来来,小伙伴们!
说说你对昆明的印象~
你是不是和小编一样
第一反应就是那里的米线,米线,米线呢?
嘿嘿,其实,每年这里还有一群来自西伯利亚
“国际友人”红嘴鸥~
如果你去过昆明的翠湖公园
想必对那群调皮的小家伙印象深刻啦~
红嘴鸥:
“最近小姐姐想吃素的,肉馅面包,瞧不上哈”
城市灯火通明,川流不息,
有人初次来到这里,
有人与这里阔别几十年。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人,
也许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故事,
而是放慢脚步去倾听,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72小时
戏如人生,但生活总是比剧本更精彩
72小时
卷轴故事
镜头讲述
说给你听
他乡之客萍水相逢
他们身后的故事有尘亦有光
霓虹灯下的不夜“星城”
深夜食堂里的芸芸众生
他们的故事里,
被加上了人生的调味料
关于时间和家乡的故事,
用三天三夜,为你叙述。
我们在彼处,聆听他们的诉说
在涌动的大时代中洞察人性微光,
在社会的交叉路口记录平凡人的故事和真心
72小时
昆明
一座城一条街,
我们先走进是云南昆明
每年特定的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儿沿着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迁徙,这是世界上最震撼壮观的自然景象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迁徙。
冬天的昆明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漫天飞舞的红嘴鸥,在滇池、在翠湖、在大观楼,凡是有水的地方,甚至附近的闹市中,都有一群群的红嘴鸥在树梢鸣叫欢歌、在蓝天盘旋飞舞,这是冬天的昆明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国有三条重要的候鸟迁徙线路,其中有一条,经过温暖的春城,昆明。
在红嘴鸥即将离去的春天,人们以怎样的心情感受客居在此的候鸟,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去探寻。
翠湖公园,昆明市中心著名的开放式公园,这片湖面就是今天的舞台。从翠湖公园的南门走进不到50米,就是红嘴鸥集中的水域,已经有不少游客在购买面包投喂红嘴鸥了。
红嘴鸥
每年如约而至
没有哪座城市,比昆明更懂红嘴鸥了!
这座被誉为“春城”的城市,
每年因为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到来,
让这里的冬季,显得更有活力和朝气。
年,昆明因保护红嘴鸥成绩显著,
获得“中国红嘴鸥之乡”荣誉。
昆明因为人和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
得到了很多国际专家的盛赞!
我和红嘴鸥的约会
你不远万里
我陪你到底
年冬天,
第一群红嘴鸥不远万里
从西伯利亚长途跋涉来到昆明度冬,
此后红嘴鸥便与昆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昆明人象盼望老朋友一样,
每年冬天来临时,热切等待红嘴鸥南下,
到初春时又依依不舍送别它们北上,
红嘴鸥在昆明期间,每到休息日,
当地人就像过节日一样,
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去看望红嘴鸥,
给它们喂食,与它们嬉戏、
为它们拍照,同它们共乐。
在这里,人生百态,
可以看到退休的老人,
来昆明看娃的老师,
坐县城公交车才来到这里的农民,
丧偶的老人
我们和他们一样,
平日在不同的轨迹生活工作
又因红嘴鸥,在这里交叉相遇。
他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
又带着新的故事上路...
吕淑敏,已退休,65岁
十年前老伴离世,
初到昆明,尚处离别之痛的她
对红嘴鸥感到莫名的亲切。
吕淑敏
就是觉得特别的高兴,因为没见过,所以就把它们当成老朋友了。它们一来我就来,我就在附近住。它们走了之后我会失落,再来公园就没有像它们来的时候那么高兴了。
我觉得现在在这惯了,在这边比北京开心,因为儿子儿媳妇孙女都在这,我要回去的话,那就是一个人了。不过我还是挺想北京的,因为老伴的墓地在那边。
30多年来,红嘴鸥不知已经繁殖了多少代了,它们陪伴了从“80、90、00、10”等几代的“小昆明”长大成人。多年来昆明人一直与红嘴鸥和谐相处,接纳、包容、呵护……昆明人与它们结下了不解的冬日之约,这也成为了昆明最温暖的底色。红嘴鸥来昆明的这三十多年,也是中国人真正实现在城市之间自由迁徙的时间。
无论来自何方的男女老幼,与红嘴鸥和睦相处,都能释放出发自内心的快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愿如此人鸥同欢共乐的美景,能够年年岁岁长盛不衰。
敬请收看
凤凰大视野
《纪实72小时》
编辑:苏珍妮、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