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

助力水清岸美渝中区持续开展护河净岸

发布时间:2024/8/14 14:30:02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周荞文/图部分图片由渝中区委宣传部提供你知道吗,最近长江边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成群的白鹭,江中觅食的野鸭被重庆的摄影爱好者在渝中区珊瑚坝抓拍到。长江禁渔,共抓大保护等“护河净岸”行动让“两江四岸”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让野生水鸟“进城”不再罕见。▲渝中区珊瑚坝飞来白鹭今日(10日),又一次“护河净岸”行动在渝中区集中开展。活动共设7个场地,约名志愿者拿起了夹钳、扫把或者口袋参与其中。其中,菜园坝街道主场地约人参与,解放碑、朝天门、南纪门、大溪沟、上清寺、化龙桥街道设分场地6个,异地同步,分段实施。志愿者谈两江变化号召更多人爱护母亲河身着红色志愿者背心,分发着手套和黑色塑料袋。渝中区净水社工的负责人秦刚对这条河段并不陌生。从年开始,他便组织志愿者参与了系列守护绿水的净岸行动。“大学生是我们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今天,这周六我们又要去朝天门段清理垃圾。”秦刚告诉记者,黄沙溪到朝天门是渝中区长江段,化龙桥到朝天门是渝中区嘉陵江段,这两段河岸他5年来走了无数次。▲志愿者捡拾河岸垃圾从清理垃圾,排查污染到禁渔劝导宣传,长江、嘉陵江两岸的环境变化在秦刚看来不小。“这两年好转得非常明显。拿朝天门来说,原先朝天门需要捡拾的河岸垃圾基本上一个小队都搞不定的,现在垃圾肉眼可见地减少。”秦刚说,他希望能从自己做起,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志愿活动中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变化的说法,同样得到了现场环卫工人陈正群的认可。“我负责珊瑚湾片区。原先白色垃圾、果皮胶纸口袋特别多。现在河清了,垃圾少了不少,一个班下来我们也轻松一点。”▲渝中区集中开展“护河净岸”行动“护河净岸”渝中区排查整改个“三排”“三乱”问题记者了解到,“护河净岸”行动主要围绕“大宣传、大清洁、大执法、大整治”四个方面开展。大宣传是指,深入河岸、社区、商超、市场等场所,大力宣传《长江保护法》、《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十年禁渔”等政策法规;大清洁,是对两江沿岸进行巡河巡岸、清扫保洁,对水域岸线固体废物进行清理,清理乱挂晒、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内容,规范露天焚烧、烧香等行为;大执法,是执法检查非法捕捞、违规垂钓游泳等行为,实现“四清四无”(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目标;大整治,则是对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排查治理,对排查发现的排口,建档立卡,实施“一口一策”分类治理。▲渝中区集中开展“护河净岸”行动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年以来,渝中区始终将保护两江水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实施“三水共治”,站好保护母亲河的“渝中岗哨”。据统计,区级河长带头巡河查河,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总体巡河完成率%,督办解决问题余个,排查“三排”“三乱”问题个,完成整改个,清理河道乱搭乱建面积约10万平方米,迁移(拆解)船舶44艘、美化29艘,靠港船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实施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持续开展净岸行动,共清理河岸垃圾近吨,查处各类违禁行为余起,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查处非法捕捞案件件,清理处置“三无”船舶20艘、网具副,“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有序实施。新闻多知道点:这些年,两江重庆段出现了哪些小动物?1.年11月,一市民在重庆江津区贾坝沱钓到一条长达2.18米、重约60公斤的“怪鱼”。后经江津渔政站专家鉴别,这是一条10岁的达氏鳇。作为一个起源于距今一亿三千万年的白垩纪,曾与恐龙为邻的物种,达氏鳇出现在长江流域实属罕见。▲达氏鳇2.年4月,一市民在长江巴南段捡到一条长江鲟。巴南区农业农村委水产站工作人员表示,长江鲟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和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3.年11月,朝天门码头迎来上百只红嘴鸥。它们时而翻飞觅食,时而巡游飞舞,时而成群结队围绕着游轮盘旋,向游客“索食”。一趸船水手表示,这些红嘴鸥每年秋末都会出现在朝天门码头,只是近年来数量确实增加了不少。▲朝天门飞来红嘴鸥4.近年来,长江綦江(江津段)是中华秋沙鸭的稳定越冬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华秋沙鸭便已成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对栖息地的要求很高,喜欢清澈的溪流、河道与水库。每年均会有20-30只左右的中华秋沙鸭种群在江津段越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