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嘴鸥 >> 红嘴鸥的形状 >> 东莞滨海湾,请留下候鸟的一点点生存空间
红树林被摧毁了,滩涂被填平了。就在这么一片狭小的烂泥地上、车流飞速通过的广深沿江高速旁、轰鸣的推土机跟前,这些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慌慌张张地捡拾点小鱼小贝壳填填肚子,在数千公里南来北往的迁徙路上勉强歇一歇脚。
据莞深多地观鸟组织(不完全)统计,这片湿地有以下鸟类:
黑脸琵鹭,黄嘴白鹭——2种一级保护鸟类
大杓鹬、中杓鹬、小杓鹬、白腰杓鹬、半蹼鹬、大滨鹬、弯嘴滨鹬、翘嘴滨鹬、翻石鹬、红脚鹬、青脚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林鹬、阔嘴鹬、红颈滨鹬、红腹滨鹬、矶鹬、灰尾漂鹬——21种鹬
蒙古沙鸻、铁嘴沙鸻,金斑鸻,灰斑鸻,金眶鸻——5种鸻
白额燕鸥、须浮鸥、鸥嘴噪鸥、红嘴鸥、黑尾鸥——5种鸥
夜鹭、大白鹭、白鹭、池鹭、中白鹭、黄苇鳽——6种鹭
▲半蹼鹬[AsianDowitcher]by深圳鸟会会员Leo▲黄嘴白鹭[ChineseEgret]
by深圳鸟会会员Kent
以上列举的这些鸟类,当中大部分是在全球九大候鸟迁飞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TheEastAsian-AustralasianFlyway,EAAF)范围内活动的候鸟。全球43%的候鸟,超过万只水鸟,在此迁徙。
▲世界九条迁徙路线,红色部分为EAAF。图/EAAFP
这些东莞滨海湾(以及更广泛一点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滨海湿地)停留的候鸟,很可能是从欧亚大陆东北部,沿着海岸线,往南迁徙至大陆东南部,东南亚,甚至澳洲、新西兰。冬天过后又返回。每年历经千难万阻,完成史诗般的壮举。
▲绿点为迁徙水鸟的重要站点,红点为迁飞区网络中的站点。图/EAAFP
例如这只脚上戴着旗标编号LL的弯嘴滨鹬[CurlewSandpiper]。它于年4月在香港米埔被科研人员装上旗标,又于年10月被观测者发现出现在西北澳大利亚。并且十天前被深圳鸟友老鲤鱼在东莞滨海湾记录到了。
▲弯嘴滨鹬LL的记录详情,来自小程序“本地观鸟”
截图by萤火虫
▲弯嘴滨鹬LL与它的伙伴们
by深圳鸟会会员老鲤鱼
其他不说,光是这斑尾塍鹬[Bar-tailedGodwit]就够神奇了。经过大湾区的这些斑尾塍鹬鸟群,很可能是夏季在西伯利亚繁殖,冬季到澳大利亚西北部越冬,来往的路上在我们这里补给停歇。这些体重2、3百克的小鸟,曾被记录过,能够在中途不降落不进食情况下从阿拉斯加一路飞往新西兰。
▲图中右上角的那只为斑尾塍鹬[Bar-tailedGodwit]
by深圳鸟会会员Kent
与深圳仅东宝河一河之隔的东莞滨海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里候鸟赖以生存的加油站。这片大湾区内(不说硕果仅存也是)为数稀少的栖息地,目前却危在旦夕。
▲截图来自“东莞鸟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