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的死亡之旅
年3月末,一只疲惫的斑头雁降落在青海湖畔。这种体型如鹅、头顶两道黑色条斑的大雁来自遥远的南亚。每年夏天,它们以严整的队列飞越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来到烟波浩渺的青海湖,组建家庭,繁育后代。每年秋天,沿着来时的路线返回南方的越冬地。年复一年,世世代代。
然而,这一年尤其凶险。4月,青海湖上,多只水鸟突然死去,过半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雁。刚抵达不久的这只斑头雁也未能逃脱厄运,开始抽搐、呕吐。最终,它一动不动地漂浮在青海湖边,无数年代的生命传递戛然而止。
检疫部门捞起死亡水鸟的尸体,采集了血清和内脏样本,紧急送往全国各大研究所。大量科研人员投入工作,试图破解这次史无前例的野生鸟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三个月后,《科学》刊登了鸟类学家和疾病学家的发现:元凶是H5N1型病毒,具高致病性,病毒已发生变异,可感染其它物种并致死。
图1:H5N1主要受害者——斑头雁/BBC《鸟瞰地球》截图
图2:死于H5N1的斑头雁/新华网
实际上,H5N1型禽流感进入人类的视野,不过短短20年。年,佛山科技学院叶润全老师通过大量调研广东家禽市场上的死禽,从病死的家鹅体内分离出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鉴定了其组成结构,定名为H5N1型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一种,后被业界称为“广东鹅”毒株。
禽流感通常只在家禽中爆发,雁鸭科的水鸟(鸭、大雁和天鹅)往往携带低致病性的禽流感,很少观察到感染HPAI。但H5N1不一样,这是第一种跨过物种藩篱、感染野生鸟类的禽流感病毒。第一个有记载的案例发生在年,香港水鸟公园中圈养的鸟类。
年青海湖的疫情是H5N1在野生鸟类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爆发。首先病发的是斑头雁,十天后是红嘴鸥、棕头鸥和普通鸬鹚,三个星期后是赤麻鸭。短时间内,青海湖尸横遍野。
然而青海湖区域基本上没有家禽养殖,那么斑头雁等水鸟是在哪里感染病毒的呢?
青海湖是迁徙鸟类的繁殖重地,每天有15万只鸟类来访,包括全球15%的斑头雁繁殖种群。更为关键的是,青海湖位于两条主要迁飞路线的交叉点上:“中亚迁飞路线”,北起西伯利亚西部,穿过中亚,南抵印度;“东亚迁飞路线”,北起俄罗斯,经中国东部,向南抵达澳大利亚。那么,青海湖的疫情是否是由于候鸟迁徙而输入的呢?斑头雁等野生鸟类在H5N1的传播中起什么角色?
这项研究命题,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科学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82.html